继承叔叔的遗志,做坚定的共产党人
我的叔叔肖永银是河南省新县人。1930年,年仅13岁的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自此开启了革命生涯。
叔叔作为一名老党员,他的革命精神是我一生的灯塔。他常说,抗日烽火中的淬炼,让他更深切体会到党的伟大和信仰的力量。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,叔叔眼中总是闪烁着坚毅的光芒。
肖永银抗战时期的照片
他多次向我们讲述1940年百团大战中那场惊心动魄的狮垴山战斗。当时,担任八路军某营营长的叔叔,奉命坚守狮垴山阵地。日寇为夺回这个战术要地,在飞机猛烈轰炸和炮火掩护下发起潮水般的进攻,甚至使用毒气弹。阵地被炸得焦土一片,硝烟弥漫,伤亡惨重。危急时刻,叔叔身先士卒,高喊:“人在阵地在!共产党员跟我上!”他带领战士们依托残存工事,用刺刀、手榴弹甚至石块,与数量远超于己的敌人殊死搏斗。叔叔说,那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绝不能让阵地失守!他们浴血奋战七昼夜,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狮垴山上,最终毙伤日军数百人,成功守住阵地。战后,一二九师授予他奖章以作表彰,叔叔总说:“这枚奖章属于我们营所有牺牲和负伤的兄弟们。”
1955年,肖永银授少将军衔留影
叔叔一生忠诚于党,信念如磐。枪林弹雨中他从未退缩,和平年代里他严于律己,永葆本色。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格指引着我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军官。(肖敏)
父亲的抗日往事
在抗日战争时期,我的父亲董元昌是苏中地区敌后游击战中与日伪军斗智斗勇的民兵。
董元昌年轻时的照片
1944年夏天,苏中第四军分区接到内线情报,附近据点的日伪军开始配备九六式轻机枪。消息传来,战士们跃跃欲试,都想着缴获它来改善自己的武器装备。
1944年8月的一天傍晚,父亲领受了一项任务,配合南通警卫团七连二排的战士去日伪军莫家园据点附近打伏击。父亲和战友们早早埋伏在草丛和“青纱帐”里。几个小时后,当日伪军露头向伏击区搜索前进时,父亲透过“青纱帐”清晰看到一个日军扛着一挺九六式轻机枪。当大部分日伪军走进伏击圈时,战斗打响了,随着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,扛着机枪的那个日军慌乱中滚落到父亲对面的河岸,熟悉水性的父亲想也没想,一个“猛子”扎进河里向对岸游去。父亲和日军缠斗中将对方往水底按,没一会,那个日军就不挣扎了。父亲摸起河底的机枪迅速游到岸边,这时,岸上的战斗已经结束,父亲举起机枪引得战友们一阵欢呼。此战后不到一个月,驻莫家园据点的敌人就撤走了。
抗日战争期间,父亲和战友们按照游击战的战术,重点对付日伪分散小股部队,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。日伪军被游击队灵活多样、出其不意的战术战法打得心存恐惧又无可奈何。
1963年,董元昌授中校军衔留影
父亲的一生,光明磊落,严以律己。他总是教导我们说: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。你们一定要始终跟着共产党走,要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。在我4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,父亲的谆谆教诲始终铭记在心中,督促着我的成长进步。(董智伟)
鸣谢
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